管不如顺,让孩子多接触自然

大自然不仅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也是孩子最喜欢、最乐于研究的书籍——对于调皮的孩子来说,那简直就是一种挚爱,在大自然里,调皮孩子的劲儿才得以充分的自由发挥。同时,大自然能给孩子无穷无尽的知识,能启发他们提出各种各样新鲜的问题,激发创新灵感。

教育家伽德纳说,观察大自然也是智慧的一种。在大自然中,孩子可以通过观赏植物或动物及探索天文地理来获得知识——通过看、嗅、触摸、把玩、探索不同的物件,不知不觉地学会观察、比较、分类。同时,在与草、木、蝴蝶、蚂蚁等生物共处中,他们的爱心及尊重生命的观念获得提升。可以说,这也是培养孩子健全性格的重要元素之一。

大自然的花草树木、山水虫鱼无不蕴含着美的因素,这对于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是不可替代的素材。家长应该经常领着孩子多接触大自然,通过引导孩子从观赏个别的、具体的自然物开始,再扩大视野,观赏周围的自然景物。

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从四季的变化中感受大自然丰富的变化:春天草长莺飞,桃红柳绿;夏天荷花飘香,蛙鸣蝉叫;秋天处处丰收,气候凉爽;冬天动物冬眠,水河成冰。引导孩子倾听自然界的各种声音,观察各种色彩,让孩子从中体验大自然千姿百态和千变万化的美,让孩子在想象的空间里任意驰骋。

另外,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,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。一般可以边观察边讲述,以故事的形式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。孩子对自然界中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兴趣,什么都想知道,又很好问。如“树的底下有什么?”“蜜蜂用什么采花蜜?”“桃子和李子是亲戚吗?”如果家长能把这些知识讲得娓娓动听,将使孩子的兴趣高涨,不断地积累知识,想象力就会越来越丰富,思路就会越来越开阔。

童话大王郑渊洁就主张让孩子“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,获取直接的体验”,他认为“大自然、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”。让大自然激发孩子的创造力。对于家长来讲,应常常带孩子到户外看看美丽的花朵,摸摸大树、观察小动物等等,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启动,创新也就随之迸发。

在大自然中,孩子们会很高兴,会主动探索知识,积极参与活动。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,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,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。例如给孩子布置以“森林”为题写作的时候,就可以让孩子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,然后请孩子自由地讲述他们看到了什么样的树,树叶、树枝、树下分别是怎样的,通过孩子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。

此处,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幅关于森林的作品,结果会发现,孩子们画出了千奇百怪的树木。可能有人会说:“怎么会有这样的树木?”但那又怎样?有一句话说得好:创新力没有对和错!在这种基础上,爸爸妈妈可以再请孩子在自己画的这片树林里进行添画,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。

当然,家长还可以利用图片、电视、电脑等各种各样的媒体对孩子的观察进行总结归纳,并与几何图形、夸张变形等相联系,使孩子了解到树木之间的差异,但彼此又有着共同的规律。

玩沙玩水也是孩子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培养创新力的重要途径。沙和水是柔性的自然物,亲近这些自然物,对孩子的身心只有好处没有伤害。孩子玩沙玩水的时候往往非常开心,可见有愉悦身心的作用。而且,孩子玩沙玩水的时候总是不停地活动,动手做这做那,既能活动身体,又能发展动手能力。孩子玩沙玩水的时候总是变花样,还能玩出情节、玩出道理来,这就是在体验、在动脑、在创造,由此感知了物品的性质,获得不少物理的感性知识,特别可贵的是得以充分发挥创造性。

沙和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它们都没有固定的形状,可以根据孩子的意愿,变幻莫测地玩。水可以静静地流过,也可以拍打着溅起水花,用手指划圆圈,会出现一个个小漩涡,掬起水可以从指缝间看到水漏出来,水灌进小瓶子里,能再倒出来。把玩具扔进澡盆,如塑胶小帆船、鲸鱼、海龟等,顷刻间,洗澡盆变成了“大海洋”。小纸船为什么能漂在水面?什么东西这么重,一下子直冲“海底”?思考、探究,琢磨、联想层出不穷。同样地,在沙堆上能建水库、挖洞、筑堤坝,孩子们成了小建筑师。孩子们在沙和水中,千变万化地玩个不停,感受到了无穷欢乐,并大大地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。

但是,许多大人总是在孩子玩水玩沙的身后指责、阻挠,无非是怕弄脏衣服和手、脸,担心孩子摔着。因此,家长可以要求孩子有节制、有选择地玩,时间上不要影响孩子吃饭和睡眠,衣服上可以给孩子准备一套旧衣裤作为“玩耍服”,在玩的时候给他穿上。衣服的领口要扣住,袖口用松紧带扎紧,这样沙子就不会弄到里层的衣服了。场地也应加以选择,玩水的澡盆放在浴室或院子里,以便玩后容易整理;玩沙的沙盘可放在阳台、户外,不至于弄脏屋子。

自然界的景色千姿百态,斑驳陆离,纷繁变换,美不胜收。大自然是孩子的最好课堂,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孩子开启了创新的大门,发现了美并创造了美。

尽管大自然像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所说的“总是美的”,但我们国家的许多家长却并没有给孩子创造多少接触大自然的机会,许多中国孩子被看成是在“鸽笼”里成长的一代。他们虽不愁吃穿,生活全由大人照顾,但和西方国家孩子相比,他们的生活空间非常狭小,与大自然的接触更少。所以有专家指出,中国孩子患了“大自然综合症”。

曾有一位教自然课的老师不无忧虑地说:“如今城市的儿童,整天待在‘围城’中,身边陪伴的是爸爸妈妈或老师,玩的是电动玩具,看的是动画卡通,最激动的事就是电玩破关,最不屑一顾的便是天空和大地……”我国的一家媒体报道过这么一件事,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虫馆推出会员制,买一张价值人民币一百元的年卡可在一年内不限次数地参观。如果是在欧洲,爸爸妈妈一定会带着孩子排队购票,然而统计资料显示,办年卡的会员中,一半以上是暂居上海的外国小孩。昆虫馆馆长陈先生说:“中国孩子来参观,大人会在一旁说,昆虫太脏,不要碰;很丑,不要看。”他还说,“外国孩子经常来,每次来都带着小纸条做纪录,他们用好奇和探索的目光观察各种生物。”

中西方的研究皆显示,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差、缺乏创造力,这与他们远离大自然、远离绿色不无关系。研究也显示出,亲近大自然的孩子,情绪较稳定,遇到压力也容易缓解。所以,为了孩子的未来,为了孩子能够健康全面地成长,请家长顺应孩子调皮的个性,多领孩子接触大自然吧!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